可转换公司债券最初是普通债券,但与普通债券不同的是,债券的购买者可以在以后将其转换为股权,这导致可转换债券具有负债和股权的性质(因为当债券的购买者将其转换为股票时,它实际上变成了购买债券发行者的股票的购买者)。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需要将债券中包含的负债部分和权益部分分开。负债部分确认为应付债券,权益法部分确认为资本公积。
对于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初始确认, 您可以参考以下观点:
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发行价格-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
负债部分分摊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负债部分的公允价值/(负债部分的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
权益部分分摊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债务部分的公允价值权益部分的公允价值)
借款:银行存款(发行价格-交易成本)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后向挤压)
贷款: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权益部分-按权益部分分摊的交易成本)
按债务部分分摊的交易成本实际上包含在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中。
分摊交易成本后,发行人承担的实际利率高于实际市场利率。此时需要计算债券的实际利率,包括相关税费。例如,债券债务部分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分摊的交易成本为20万元。因此,对发行人来说,债券的公允价值实际上变成了880万元。由于发行人实际发生了成本,相当于发行收入减少到880万元,实际利率应按新的公允价值880万元计算。换句话说,交易成本后的实际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不一致,此时需要重新计算实际利率。